一、 模具预检
在模具装上注塑机以前,应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进行修模避免装上机后又拆下来,当模具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分开检查时,要注意方向记号,以免合模时搞错。
二、 斜导模安装
装模时,两人要密切配合注意安全,若有侧向分型机构的模具,滑块宜安装在水平位置,即活动块是左右移动。
三、 模具紧固
当模具定位圈装入注塑机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后,用极慢的速度闭模,使动模板将模具轻轻压紧,然后上压紧板,压紧板上一定要装上垫片,压紧板必须上下各装4块,上压紧板时,必须注意将调节螺钉的高度调至与模脚同高,即压紧板要平。如果压紧板是斜的,就不能将模具的模脚压得很紧。压紧板侧面不可靠近模具,以免摩擦损坏模具。
四、 较正顶杆顶出距
模具紧固后,使慢慢启模,直到动模板停止后退,这是顶杆的位置应调节至模具上的顶出板和动模底板之间尚留有不小于5毫米的间隙,以防止损坏模具,而又能顶出制件。
五、 闭模松紧度的调节
为了防止溢边,又保证腔适当排气,在调节液压注塞——肘节锁模机构时,主要是凭目测和经验,即在闭模时,肘节先快后慢,即不很自然,也不太勉强地伸直,闭模松紧度就正好合适。对于要求模温的模具,应在模具提升模温后,再校闭模松紧度。
六、 接能冷却水
接通冷却水后,应检查其是否畅通、漏水。
锁模部份:
1、安装模具
A、量度模具厚度,估计模具顶针板最大行程;
B、量度模具表面与顶针板的距离;
C、用手动操作把机铰伸直,即锁模;
D、开启调模装置扭掣,调校头板与活动模板之间的距离,直至距离比模具略厚,关上调模装置扭掣;
E、用手动操作开模直至开尽为止;
F、用手动操作退针直至油压顶针完全后退为止;
G、停机,把模具安装于头板上;
H、把所有锁模及开模速度与压力调节到30-50%之间(不可太高);
I、开机锁模,当机铰完全伸直为止;停机,把模具的一边装在活动模板上;
G、开机,用手动操作方式把活动模板后退少许,使模具分开;
K、停机,再收紧模具的固定螺丝,开机试锁模,调节开模、锁模速度与压力;L、再调节有关的行程开关与电感块,使开模及锁模的动作顺滑进行。
M、停机,调节触动顶针前终止位置,使顶针位置不可长于模具顶针的最大可行行程。一般来说,顶针行程可以酌量缩短,加快生产速度。此外,顶针速度不可调得太高;
2、锁模力的调节
A、用手动操作开模直到开尽为止。启动调模装置,调减模厚,以产生锁模力,关上调模装置锁模。模厚的减少度与产生的锁模力成正比。但如果模厚减少得太多,则不能锁模。建议以渐进的方式减少模厚。
B、复第一步骤,直至机铰与模板接柱(格林柱)产生足够的锁模力为止。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可以从油压系统的压力表看到,锁模油缸所产生的推力与油缸内的工作压力成正比,但由于通过机铰的放大。最后的锁模力和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并不成正比。但一般来说压力越高,则锁模力越大。
C、一般调节锁模力以达到足够防止射胶时产生披锋即可,不应把锁模力调得太高,以免模具变形和加重机铰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