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刻意追求的目标,在注塑模设计中也是如此。下面对注塑模设计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加以简介。 1)快速成型技术一个塑料制品,若按常规生产,要经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注塑成型等几道工序,周期较长。如想要尽快得到样品,以对其进行性能检验或评价结构合理性或与其他零件组装后来考察其性能,或以样品进入市场来检验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这时,并不需要有大量的产品,只需要12件塑件样品。 快速成型技术即可满足这种要求,这是由计算机将塑件结构尺寸数据传输给一台快速成型机,同时计算机对塑件成型
什么是注塑模具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数据?
1.产品投影面积;
2.产品体积(壁厚、料厚);
3.外形几何尺寸精度和数量及表面要求、后续工艺要求(如上色、喷油等);
4.产品需求数量;
5.配套成型设备(如:注塑机型号、冲压几型号等) 。
想问下大家注塑模具这个职业怎么样
设计和制造塑胶模~有钱途的职业.当你能独立开模那么月新在20000以上.也没什么职称,这种工作是经验的积累.主要还在于你的努力程度~和太及拳一样是属于易学难精.一般有好的师傅带,在3年左右就能独立开模~~~要多观察.还有不要懂一点就太嚣张.刚开始学跟个好师傅是最主要的.不要在乎开始时的工资多少
气辅注塑技术有何优点
与普通的注塑成型相比,气辅注塑技术具有很多的无可相比的优点,它不仅仅可以降低塑料制品的制造本钱,还可以进步其某些性能。在制件能够达到相同的使用要求情况下,采用气辅注塑可以大大的节省塑胶原料,其节省率可高达50%。一方面,塑胶原料用量减少带来整个成型周期各个环节时间的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制件内部高压气体的引进,制件的收缩变外形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注射保压时间、注射保压压力均可以大幅的减少。气体辅助注塑降低了注射机注射系统和锁模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应就降低了生产中能源消耗并进步了注塑机和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模具承受压力的降低,模具的制造材料相应的也就可以选用较为廉价一些的。采用气体辅助技术加工的制件是中空构造,这不但不会降低制件的力学性能,相反还会使其有所进步,对制件尺寸的稳定性也同样大有裨益。气辅注射的过程相对普通注塑要略复杂一些,从制件、模具到工艺的控制基本上采用电脑辅助模拟来进行分析,而对注塑机系统的要求就比较简单,目前在用的80%以上的注塑机经过简单改造后均可配合气体辅助注塑系统。对于原料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及工程塑料皆适用于气体辅助注塑。由于气体辅助注塑技术在诸多方面的优越性,同时,其应用范围广泛,对设备及原料无过多的要求,因此,在将来的发展中,该技术在注塑行业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注塑模具的安装技术
一、 模具预检
在模具装上注塑机以前,应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进行修模避免装上机后又拆下来,当模具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分开检查时,要注意方向记号,以免合模时搞错。
二、 斜导模安装
装模时,两人要密切配合注意安全,若有侧向分型机构的模具,滑块宜安装在水平位置,即活动块是左右移动。
三、 模具紧固
当模具定位圈装入注塑机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后,用极慢的速度闭模,使动模板将模具轻轻压紧,然后上压紧板,压紧板上一定要装上垫片,压紧板必须上下各装4块,上压紧板时,必须注意将调节螺钉的高度调至与模脚同高,即压紧板要平。如果压紧板是斜的,就不能将模具的模脚压得很紧。压紧板侧面不可靠近模具,以免摩擦损坏模具。
四、 较正顶杆顶出距
模具紧固后,使慢慢启模,直到动模板停止后退,这是顶杆的位置应调节至模具上的顶出板和动模底板之间尚留有不小于5毫米的间隙,以防止损坏模具,而又能顶出制件。
五、 闭模松紧度的调节
为了防止溢边,又保证腔适当排气,在调节液压注塞——肘节锁模机构时,主要是凭目测和经验,即在闭模时,肘节先快后慢,即不很自然,也不太勉强地伸直,闭模松紧度就正好合适。对于要求模温的模具,应在模具提升模温后,再校闭模松紧度。
六、 接能冷却水
接通冷却水后,应检查其是否畅通、漏水。
锁模部份:
1、安装模具
A、量度模具厚度,估计模具顶针板最大行程;
B、量度模具表面与顶针板的距离;
C、用手动操作把机铰伸直,即锁模;
D、开启调模装置扭掣,调校头板与活动模板之间的距离,直至距离比模具略厚,关上调模装置扭掣;
E、用手动操作开模直至开尽为止;
F、用手动操作退针直至油压顶针完全后退为止;
G、停机,把模具安装于头板上;
H、把所有锁模及开模速度与压力调节到30-50%之间(不可太高);
I、开机锁模,当机铰完全伸直为止;停机,把模具的一边装在活动模板上;
G、开机,用手动操作方式把活动模板后退少许,使模具分开;
K、停机,再收紧模具的固定螺丝,开机试锁模,调节开模、锁模速度与压力;L、再调节有关的行程开关与电感块,使开模及锁模的动作顺滑进行。
M、停机,调节触动顶针前终止位置,使顶针位置不可长于模具顶针的最大可行行程。一般来说,顶针行程可以酌量缩短,加快生产速度。此外,顶针速度不可调得太高;
2、锁模力的调节
A、用手动操作开模直到开尽为止。启动调模装置,调减模厚,以产生锁模力,关上调模装置锁模。模厚的减少度与产生的锁模力成正比。但如果模厚减少得太多,则不能锁模。建议以渐进的方式减少模厚。
B、复第一步骤,直至机铰与模板接柱(格林柱)产生足够的锁模力为止。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可以从油压系统的压力表看到,锁模油缸所产生的推力与油缸内的工作压力成正比,但由于通过机铰的放大。最后的锁模力和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并不成正比。但一般来说压力越高,则锁模力越大。
C、一般调节锁模力以达到足够防止射胶时产生披锋即可,不应把锁模力调得太高,以免模具变形和加重机铰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