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模具瓷器
瓷器鉴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瓷器的年代即烧造的时代,二是鉴定瓷器的窑口即烧造的地点。
瓷器年代的鉴定与窑口的划分是研究瓷器的发展的基础。瓷器年代的确定,为断代研究创造了条件;瓷器窑口的划分,对研究瓷器烧造区域的分布以及烧瓷技术的品质与工艺水平、各地区瓷窑相互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影响以及区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瓷器发展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然而明、清瓷器的鉴定就不同了,因为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除少数地方窑外,绝大多数为景德镇的产品。所以明、清瓷器不存在产地的划分,而只是一个时代的鉴定。
关于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宋以前的瓷器与明、清以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宋代以前瓷器的年代依据,主要是根据墓葬,特别是具有确凿纪年墓葬出土的瓷器,鉴定家把它作为断代的标准器。考古资料证明,什么时代的墓葬与该墓出土的瓷器年代是相一致的,学者们通过对大量带纪年墓出土的瓷器,进行科学地排比,找出各个时代瓷器在造型、质地、釉色、纹饰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鉴定宋代以前瓷器的科学依据。明、清时代的瓷器鉴定,因其墓葬很少,特别是带纪年的墓葬就更不多见,出土瓷器亦少,而不能作为我们断代的依据。所以明、清瓷器鉴定年代的依据是从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排比出来的。然后将带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征、胎釉及纹饰风格作为标准并用以解决不带年款的官窑与民窑瓷器的断代问题,同时,根据这些带年款瓷器的造型、胎、釉及纹饰特征,反过来又可解决这一些伪款瓷器的问题。因此,对宋以前瓷器窑口的断定,必须对其烧窑遗址进行发掘,而对窑址年代的确定必须与带纪年墓出土瓷器相对照。
元代瓷器是在宋代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瓷窑在南方除江西景德镇、浙江的龙泉窑外,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北方地区仍有一些瓷窑还在烧造。因此,元代瓷器鉴定也还有一个产地问题,元代瓷器带年款的很少,但也有一些带年款值得注意的,如著名的元“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双耳大瓶,经过对它的排比研究就解决了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器的断代问题。因此关于元代瓷器鉴定,具有介于宋与明之间过渡性质。
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每种瓷器都必然打上其时代烙印。犹如一部文学作品一样,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内容来表现,而是以它的造型、纹饰、烧造方法、胎釉特征以及年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所以鉴定一件瓷器的所属窑口与时代,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历代陶瓷款识的鉴定
陶瓷器上的款识,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划、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款识的类别
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
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称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称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远不及官窑规整。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
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明代后期流行。入清以岳 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时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等等。
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明清时期多见,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
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表示赞颂、祝福。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如“万福修同”、“富贵佳器”、“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也有只题一个字的,如“福”、“寿”等。
图案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画的纹祥图案记号,亦称“记号款”。图案款多数为民窑所用。明清两代最为流行,如八卦、太极图、八宝、海、兔、双鱼、灵芝等等。
其它特殊类款: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以为类别的,如“茶”、“酒”、“琅〓”等字,统称为其它特殊类款。
款识的起源及其发展
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发现一些刻划符号。如仰韶文化类型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发现各种刻划符号270个。此外,山东龙山文化,以及上海马桥、浙江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不少刻符;青海省乐都、甘肃省半山所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了彩画符号。这些刻或和彩画的符号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也是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商周时代,瓦和陶器上的刻字,多数为编号,少数为人名。春秋战国时期的砖瓦、陶器上的刻符和文字,各地都有发现,逐渐增多。秦汉时期的陶器和砖瓦的文字非常丰富,所涉及的内容亦较前广泛。陶器上的文字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陶手工业的情况,如器物的编号或记号(一、二、三……等),制陶手工业的官署名(左司空、右司空、大水、北司等)、作坊名(安陆市亭、栎市、杜亭等)、陶工名(义渠、伙、成、苍等),另外还有地名(宜阳、新城、蓝田等)、器物所有主名(北园吕氏缶、下贾王氏缶等)、器物置放地名(宫厩、大厩、丽山〓宫等)等等,在瓦当和顺上还开始出现一些吉祥语(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昌等),大凡后世的款识类别,此时大多已具备,开了中国陶瓷款识的先河。目前所见瓷器上最早的款识是浙江省鄞县出土的一件东汉青瓷双系盘口壶,底足刻有隶书“王尊”二字。带有纪年款铭的瓷器,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如南京赵士岗墓出土的一件越窑青虎子,其腹训刻划“赤鸟十四年(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铭,不但有纪年,并且有烧制地点、工匠名等内容。浙江省绍兴古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谷仓,顶部的龟碑正面刻划“永安三年(260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的款铭,内容包括纪年以及祝愿的吉祥语。南京清凉山吴墓还出土一件熊形油灯,上刻“甘露元年(265年)五月造”的款铭。这是三件十分难得的具有纪年款的器物,它为我们正确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其款识的共同特点是:釉下刻划,字体近草书。
西晋时烧制的一种青瓷扁壶,各地有不少出土,形制奇特,短颈,扁腹,广底,两侧各有系由于发现有的器物底部刻划有“先姑〓一枚”、“紫(此)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的款铭,才使我们知道,这种青瓷扁壶在当时称为“〓”。汉代文献上记载有一种罂,《汉书》颜师古注:“〓,长颈罂也”。但罂究竟是何物?长期以来不得而知。1972年南京化纤厂晋墓出土一件青瓷长颈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由此使我们得知器的名称和器物属主的名字,原来这种长颈壶,即称为“罂”,与文献记载相符。
唐代陶瓷款识仍以刻划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书写的款铭出现。从窑口来看,刻划者多数为越窑,用彩书写者以长沙窑为多。其内容不仅有纪年款、人名款、产地款,还有带有商品广告性质的款铭。字体绝大多数为草书,楷书少见。刻划与写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执壶,腹部刻划有三行文字:“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847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之耳”。这件器物的款识记录了当时年号的改换。浙江嵊县出土的一件越窑青瓷罂,腹部刻划“元和拾肆年(819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壹千文”17字,详细地标明了制作日期、器名、价值。浙江宁波出土的一件印花碗,碗内底有“大中二年”四字,则为内容单纯的纪年款。此外,还有刻划文字的青瓷墓志铭,内容有纪年、人名、事迹等等。
唐代长沙窑以彩书写款识,很多具有商品广告性质,这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如“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言满天下无口过”等等。在外销器物上,还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最伟大”,以适应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中有刻“盈”、“翰林”字款,或书写“翰林”字款的产品,“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表时它们是官府的用品。此外,1978年浙江省临安发现了吴越王钱廖之父钱宽的墓葬,出土19件白瓷,多数底部有’官”或“新官”字样的刻款,这批晚唐时期的白瓷精巧细洁,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款识的含义也清楚地告诉了人们。
五代越窑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发现,如浙江省临安五代墓出土的一件越窑双系瓶,腹部刻划“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窑生产一种瓷忱,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制作的款铭,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瓷枕,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传世品中还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宋代瓷器款识远较前代为多,铭文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月、唐诗宋词、吉祥语句、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等。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趋于简明,仍以刻划款为主,但书款逐渐增多,印款亦较前期增如。
清代瓷器款识辨伪:
康熙款字特点是挺拔清秀,所写“康”字下半部的“水”字,一般写成“〓”;“〓”字衣无上点。民国时仿康熙款甚多,但字体相似较少,大多相差甚远。康熙珐琅彩器,底款应为“康熙御制”料款,如书六字款则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独写,故有特色,为历代仿写所不及。道光、咸丰和民国时仿雍正款颇多,但字体较大,笔划柔软无力,可以区分。
乾隆款识以篆书体为主,所写“乾”字,一般写作“〓”形,但也有不太规距而与之略有差异者,所以,在鉴别中不能一概而论。后世的仿款,光绪时字体粗大;民国时细弱无力。
还有一种后加款,也应注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在旧器或新器上加写加刻稀有年号,即现存陶瓷中款识少或无的时代,如宋代“绍熙”、明代“洪武”等,使人无法对照比较。(2)将旧款旋切下,再嵌于膺品底部。民国时最为流行,鉴定时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异常痕迹。
分辨材质:
看颜色:瓷器通常以瓷土为材质,,瓷土有分等级,瓷土高温还原烧结后呈白色,烧结温度越高,白度就越高,烧成白度越白,瓷土就越贵,烧制本就要相对增加。瓷器一般烧成温度通常会在1260度C以上。
陶器用陶土为材质,陶土含铁量较高,氧化烧所烧制之作品通常呈现米黄色还原 烧会呈现较深之颜色,依含铁量多寡而定,通常在土黄色~深咖啡色。
听声音:青轻敲击作品,如果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烧成温度一定较高瓷化程度较好,作品品质也越好。
成型方式辨识:
一件作品有可能用不同之成型方式完成,用何种成型法在制作成本上占有很大关系,以下是制陶常见之成型方式,与如何判定之说明。
旋环机成型法:这种成型方式因为使用模具,所以制作出来的成 品大小几乎是一样的,因为用旋杯机制作,大部分所制作之陶瓷 种类有杯、碗、盘等。
注浆成型法:这种成型方式因为使用石膏模具,所以制作速度快 ,制作出来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样的。在无法用旋坏机成型之陶瓷 作品就要用石膏模成型法来制作,大部分会用在制作如花瓶、动 物、人物等造型。
压模成型法:通常此成型法会运用在作品之粗坏的成型,之后在 加以表面处理整件作品,制作出的成品可由内部发现有会有压土 不平整的表面。
手拉环成型法:大部分花瓶制作会运用这种成型法,最大辨别之 处就是,大部在作品内部,会留有手拉纹路或修坏痕迹。
陶板成型法:这种成型法所制作出的作品通常会有平面及切面, 作品经常是方形或长方形。
手捏成型法:制作手捏壶会使用手捏成型法成型,完全以手工及 使用工具制作,制作时由作者自由变化,所以不会有两件相同的 作品。
泥条成型法:运用这种的成型法,造型上可多变化,制作出的作 品通常较经致,可畏慢工出细活。
手挤环成型法:较大型陶作品通常运用这种成型方式,通常辨别 这种方式可由外部或内部会留有手挤坏纹路或者拍打痕迹。
以作品环体颜色分辨烧成法:
还原烧:一般瓷土以高温还原烧结后坏体颜色呈现白色。陶土以 还原烧成后,因陶土含铁量较高,会呈现较深之颜色,依含铁量 多寡而定,坏体颜色通常会在土黄色~深咖啡色。
氧化烧:瓷土以氧化烧结后坏体颜色呈现米白色。陶土氧化烧所 烧制之作品胚体颜色通常呈现米黄色。
以作品釉色辨识烧成法:
需要用还原烧成的釉色:铜红、青瓷、钧窑。
大部分用氧化烧成的釉色:结晶釉。
其他釉色大致上以还原或氧化烧皆能烧成。
用以色料烧成的不在上述范围内。
2. 宋代工艺美术之瓷器
宋朝时的遗物,包括制造,铸造,雕刻,绘画,等手工制品都属于宋朝时的古董。宋代印制的书籍、精美的瓷器、字画、玉器等等都是国宝,距今都有千余年的历史,很珍贵。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3. 宋代模型
不免门票。
龙亭公园老人65岁以上半价,70岁以上免票。学生半价。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4. 宋代仿古瓷器
宋代是五大名窑,指的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五大名窑之说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
01汝窑
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自南宋初期就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达到了鼎盛。汝窑以青瓷为主,因汝窑传世作品极少,工艺极其精湛,因此汝窑瓷器弥足珍贵。汝窑的瓷器大多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之手感。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上比较庄重大方。
02官窑官窑是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和南宋官窑,北宋的官窑在宋徽宗时期开始烧造,为了区分北宋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称为“旧宫”,南宋官窑称为“新宫”。官窑瓷器以素面为主,没有华美的雕饰,多使用直棱和弦纹。官窑的器形既有常见的盘、洗等,也有仿古铜器的瓶、炉等样式。
03哥窑
哥窑与官窑相类似,但哥窑和其他有所不同,哥窑将开裂纹片发挥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个典型特征,因开片的大小、深浅不一,使得开片的纹路呈色也不尽相同。哥窑瓷器大开片纹路称为“铁线”;小开纹路称为“金丝”。哥窑瓷器以盘、瓶、洗为主。
04钧窑钧窑虽属于青瓷,但并不以青色为主,钧窑有蓝、紫、白等多种色彩,“钧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窑最大的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因钧瓷釉厚且黏,在冷却的时候,那些被釉填平的地方,像蚯蚓爬过的痕迹,因此得名。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
05定窑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又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5. 宋代瓷玩具
生动 精巧 新颖 小巧 可爱 逼真 鲜艳 漂亮 柔软 洁白 神气
胖乎乎 毛茸茸 圆滚滚 水灵灵 红扑扑
朴素大方 姿态迷人 洁白无瑕 朝夕相处 弯弯曲曲 构思新颖 构思新颖 回味无穷 工笔细描 花花绿绿 身手不凡 姿态迷人 五彩缤纷 变化多端 爱不释手 闪闪发光 炯炯有神 晶莹剔透 小巧玲珑 一尘不染 洁白无瑕 振翅欲飞 精雕细刻 精巧细密 造型生动 别具一格 匠心独具 妙不可言 别出心裁 匠心独运
拼音:wán jù
释义:
儿童游戏时用的物品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小竹竿﹞上围有稻草,上插 宋爷爷 自制的简单玩具--小风车、鸡毛和秫秆作的小雄鸡等。” 冰心《离家的一年》:“﹝ 徐真﹞带着许多玩具,几个小朋友便玩起来,惹得许多大学生都围着看。”
2.做游戏用的器械
玩具,即用于“玩”的器具。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玩具是戏小儿之具(逗小儿玩的东西),“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欢小儿之凡,以巧诈”。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道:“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四时玩具……”至此,正式的“玩具”一词方才始见,并一直沿用至今。
明 唐顺之《重修泾县儒学记》:“ 周衰,王道废缺……《易》象、《春秋》,十六国之乐,徒以夸於诸侯宾客,为古物玩具,而未尝以教诸弟子。”《孽海花》第二一回:“最奇怪的,竟有人到 上海采办东西洋奇巧玩具运进京来。”
英文:Toy,Plaything,Knickknack,Bauble
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玩具适合儿童,更适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让人们机智聪明。
描写玩具的佳句:
它脑后有个长方形的口子,这就是存钱盒的“嘴巴”,既可以放钱,也可取钱。
“不倒翁”额上有两道皱纹,下巴上拖着大白胡子,简直是一个小老头儿,活灵活现的。
小狗的脖子上用绿色的绸带拴着一个黄色的小铜铃,毛茸茸地尾巴微微向上翘起,四条小腿有力地支撑着身体。
小瓷鹅全身的羽毛洁白无瑕,像一层薄雪覆盖在身上,这些色彩把小瓷鹅装扮得十分美丽。
小洋娃娃头发金黄金黄的,一直披到肩上。红扑扑的脸,两条弯弯的眉毛下衬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睫毛又细又长,真是可爱极了。
6. 宋代瓷器用模具成型
清朝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陶瓷生产达到了技术发展的顶峰。复制品的制造也同样繁荣。此时出产的瓷器品质,多半归功于雍正、乾隆两代御窑督瓷官唐英。对工艺技术流程掌握得无以伦比,而且唐英也能够让生产组织更有效率。在他的指导下,引进了不少国外的技术、釉料和图案的创新,创造出了精美的瓷器。
7. 宋代模具瓷器图片大全
宋代汝窑瓷真品特征如下:
1、宋代汝窑瓷器型特征:总体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具有器型少,形体小、造型古朴的特点。汝瓷受浙江越窑的影响,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这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因为是宫廷用瓷,在器物造型方面要适应宫廷的需要,因而汝瓷的设计多古朴文雅。
2、宋代汝窑瓷器胎体特征: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轻薄,第二点胎色为香灰色,胎骨轻薄,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因而俗称“香灰胎”。第三点是汝瓷胎质细腻滋润,坚致紧密,被誉为“铜骨”。另外,接触过传世汝瓷的人常有“扣声如磬”的形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汝瓷胎的轻薄与致密。
3、宋代汝窑瓷器釉色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4、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特征: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5、宋代汝窑瓷器开片纹特征: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