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氮化工艺流程
脱落原因主要是使用和清洗不当造成的这种黑黑的东西,就是内胆的涂层。它是一种聚四乙烯成分材料,具有不粘锅的特性,它的稳定性很好,在温度不超过250度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如果我们不小心吃进肚里,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时候,温度通常不会超过100度,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使用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这种材质易受到大米、肉等酸性物质的腐蚀,一旦受到腐蚀后会导致涂层脱落。这种涂层如果吃进体内是不能被分解的,而且也不易排泄,长期滞留体内甚至会致癌。另外,使用铁锅的好处就是,锅里面的铁正是人体必须的金属元素之一,每天使用铁锅炒菜,正好可以给人体补充微量的铁元素。
2. 模具氮化工艺流程图解
氮化的工艺:
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氮化时间,以及氮化气氛。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最高。氮化时间通常为3-4小时,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3小时达到最高,而随时间的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氮化气氛由氨气分解率和含碳渗剂的滴量速度所决定。
氮化的原理:
气体软氮化,即气体氮碳共渗,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的低温氮碳共渗。常用介质有50%氨气+50%吸热式气体(Nitemper法);35%-50%氨气+50-60%放热式气体(Nitroc法)和通氨气时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数种。在软氮化时,由于碳原子在ε相中的溶解度高,软氮化的表层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韧性好且耐磨。
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极低,所以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析出许多超显微的渗碳体质点。这些渗碳体质点,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当表层氮浓度达到一定时便形成ε相,而ε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过来又能加速碳的溶解。
气体软氮化后,其组织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硬氮化大,渗层更薄。但同时,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ξ相,故氮化层韧性比硬氮化后更佳
3. 模具氮化有什么作用
渗氮淬火是一种对钢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工艺。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为了全面提高钢材或钢件的性能,可以进行碳氮共渗。
4. 模具氮化后还可以加工吗
传统合金钢材料中的铝,铬,钒和钼元素对于氮化非常有用。当这些元素在氮化温度下与初始氮原子接触时,会形成稳定的氮化物。特别地,钼元素不仅用作生成氮化物的元素,而且还用于减小在氮化温度下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的元素,例如镍,铜,硅,锰等,对氮化性能没有显着贡献。通常,如果钢包含一种或多种形成氮化物的元素,则氮化后效果相对较好。其中,铝是氮化物中最强的元素,用0.85%至1.5%的铝进行氮化可获得最佳结果。就含铬铬钢而言,含量足够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但是,由于氮化物层非常脆并且易于剥离,因此没有含碳钢的合金,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推荐商品
模具钢渗氮氮化炉
广东厂家井式氮化炉
5. 模具氮化工艺流程图
塑胶模具表面氮化作用:能显著地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还具有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6. 模具氮化处理后会变形吗
不会。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氮化工艺是在20世纪初期开发出来的,目前在很多工业应用都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表面强化工艺方法,氮化通常用于:飞机,轴承,汽车部件,纺织机械,涡轮发电系统。
7. 模具氮化工艺流程视频
碳化钨注渗钢基耐磨产品(WCP)
摩擦和磨损引起钢铁破坏,大多从表面开始。采用表面防护措施延缓和控制表面的破坏,成为解决机械零部件磨损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促使了各种机械零部件表面防磨工程技术应运而生。如镀层(镀硬铬)、热渗镀(渗碳、氮化、渗金属)、热喷涂(喷涂耐磨合金或陶瓷)、堆焊(堆焊耐磨合金或碳化钨)、镀膜(物理及化学气相沉积、离子镀)、粘贴硬化层(硬质合金、陶瓷)、高能束(激光或电子束熔敷、离子注入)等。这些表面改性技术各具特色,各显耐磨神通,为科技和工业生产中减少机械零部件磨损建功立业。
8. 模具氮化能氮化几次
模具钢H13氮化后硬度一般在1000HV—1200HV左右,一般不会达到1200HV以上。
H13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空冷硬化模具钢,我国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钢种。H13钢有较高的韧性和耐冷热疲劳性能,不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而且抗粘结力强,与熔融金属相互作用小,广泛应用于热镦锻、热挤压和压铸模具的制造,特别适宜用作压铸模,其生产的压铸件外观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也较长。
同时该钢材有较高的热强性,是一种强韧兼备的质优价廉钢种,制造压铸模的厂家特别欢迎。作为压铸模,影响其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模具经受热循环会产生热疲劳(即龟裂);压铸时熔融金属被注入型腔模,在被高温金属冲刷和直接接触的模具部位,会发生冲蚀和腐蚀。因此提高模具的热疲劳性能和耐蚀性是提高H13钢压铸模具寿命的有效途径。
因渗氮可提高模具的热疲劳性和耐蚀性,通过对H13钢压铸模先进行淬火+回火的预备热处理,然后再进行氮化的复合热处理试验研究。发现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可明显提高H13钢压铸模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热疲劳性和耐蚀性,其模具使用寿命较伟统热处理提高了1倍。
2 模具材料和预先热处理
(1)压铸模材料为AISI-H13,模具外形尺寸为ф250*120mm,基体硬度要求为46~48HRC,其化学成分和临界温度如表1所示。表1 H13饮的化普顾分(质量分数)和临界温度(℃)ASTMA681-94钢号 化学成分(%) 临界温故知新(℃)C Si Mn Cr Mo V P S Ac1 Ac3 Ar1 Ar3 MsH13 0.32-0.45 0.80-1.20 0.20-0.50 4.75-5.2 1.10-1.75 0.80-1.20 ≤0.03 ≤0.03 850 910 700 820 335
(2)预先热处理工艺。H13钢预先热处理加热是在高温盐浴炉中进行的。为减少H13钢压铸模的热应力和促进奥氏体均匀化,在达到奥氏体化温度前应进行分段预热。因此在进入盐浴炉前,应采用550℃+40min和850℃+40min的两段预热,盐加热以1030℃为最佳。
3 H13钢压铸模的氮碳共渗热处理H13钢压铸模选择氮碳共渗是因为该工艺是在低温范围内(500-600℃)进行的,碳原子在α铁中的固深度却低于氮原子的固深度,由于氮原子和碳原子的这种相互促进作用,使氮碳共渗速度得到很大提高。考虑到氮碳共渗后不影响H13钢压铸模的基体硬度,氮碳共渗温度应低于回火温度。3.1 设备H13钢压铸模的氮碳共渗可在75kW气体渗氮炉中进行。
3.2 氮碳共渗工艺。H13钢压铸模氮碳共渗热处理是在正常气体氮碳共渗热处理生产中进行的。氮碳共渗前必须对预备热处理后的H13钢压铸模进行最后的精加工(磨削、电火花加工等),装炉前需用汽油或酒精等脱脂,经清洗后工作表面不能有锈或脏物。H13钢压铸模的氮碳共渗介质为氨气+乙醇,工艺为580℃*4.5h。3.3 氮碳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
(1)渗层组织。H13钢试样氮碳共渗后的组织依次是Fe2N、Fe3N、Fe4N及C、Mo、V等合金氮化物。
(2)渗氮层厚度及表面硬度。H13试样经氮碳共渗后厚度约为0.20mm,表面硬度>900HV。耐磨性高,与调质、高频淬火的试样相比磨损失重可分别减少1-2个数量级或成倍降低。
(3)抗疲劳性能。氮碳共渗后由于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以及γ′等弥散析出物阴碍位错滑动,氮碳共渗后疲劳极限比渗碳及高频淬火的疲劳极限提高25%-35%。
由H13钢制压铸模淬火、回火再进行氮碳共渗的结果可得出如下的结论:
(1)H13钢制压铸模淬火、回火后再进行氮碳共渗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疲劳性能、耐蚀性。同时气体氮碳共参相当于模具淬火、加工后的一次回火,模具变形小。
(2)渗层气体氮碳共参具有生产周期短、温度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3)生产实践表明:H13钢制压铸模淬火、回火后再进行氮碳共渗热处理,其使用寿命是常规热处理的2倍以上。
(4)H13钢制压铸碳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030℃淬火,600℃回火后先对模具进行修整,然后再进行580℃+4.5h气体氮碳共渗,渗氮后油冷。
9. 模具氮化原理
它们的区别如下:
1. 工艺原理不同:氮化是通过在高温高氮气氛下将金属表面与氮气反应形成氮化层,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而镀钛是将钛金属或钛合金溶液电解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钛膜。
2. 处理效果不同:丝锥氮化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较硬的氮化层,使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还能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而镀钛主要是用来增加金属表面的装饰性和抗腐蚀性能,钛膜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韧性。
3. 浸入程度不同:丝锥氮化是通过氮气在金属表面的反应浸入一定深度形成氮化层,氮化层的深度可以控制;而镀钛是将钛溶液沉积在金属表面,钛膜的厚度可以通过电解条件控制。
4. 适用材料不同:丝锥氮化适用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如钢、铁、铜、铝等;镀钛主要适用于金属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平整度的材料。
总的来说,丝锥氮化和镀钛是两种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目的和处理效果也不同,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0. 模具氮化工艺流程图片
对模具进行氮化处理定义: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对模具进行氮化处理作用:使金属快速上膜,发生钝化反应后不容易生锈,提高钢材有用的性能,如抗磨损,耐摩擦,抗腐蚀和抗疲劳等。对模具进行氮化处理要求:氮化热处理一般温度大概700度左右(看钢材),提高型腔型芯及运动件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防腐蚀性,模具一般采用软氮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