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建套筒模具制造厂家(套筒模具设计)

来源:www.lzmould.com  时间:2023-10-17 08:54   点击:2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套筒模具设计

模具u型复位块安装方法

模具装配通常选择非互换性装配法。非互换性装配法主要有修配法和调整装配法。

(1)修配装配法: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高时,如果采用完全互换法,则使相关零件的要求很高,这对降低成本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修配法。

(2)修配调整法:将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在装配时通过改变一个零件的位置或选定适当尺寸的调节件(如垫片、垫圈、套筒等)加入到尺寸链中进行补偿,以达到规定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2.

互换装配法:装配时,各个配合的模具零件不经选择、修配、调整,组装后就能达到预先规定的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这种装配方法称互换装配法。它是利用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其原则是各有关零件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允许的装配误差。

2. 套筒模型

回答如下:"KBJ过梁弯法"是指一种常用的结构力学计算方法,用于计算桥梁或梁的弯曲变形和内力分布。该方法基于梁理论和力学平衡原理,将梁模型分割成若干个简化的小段,在每个小段上应用梁理论进行计算,最后将各个小段的计算结果合并得到整个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内力分布。

具体来说,KBJ过梁弯法将梁分割成若干个小段,每个小段内部假设为纯弯曲,利用梁理论计算得到该小段的弯曲变形和内力,再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将相邻小段之间的力和弯矩进行平衡,得到各个小段的边界条件。通过迭代计算,最终得到整个梁的弯曲变形和内力分布。

KBJ过梁弯法是一种经典的计算方法,适用于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等各种常见梁型结构的弯曲分析。它是梁结构力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梁的变形和内力,为工程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3. 模具套筒的作用

气动工具的工作压力一般都在0.65Mpa,也就是风炮在6.5公斤压力下就可以使用了。

一般的1/2小风炮,扭力约1200Nm,可打M18左右的螺栓。1寸的小风炮 BXAT-5088P,可打M36的螺栓,也就是55mm的六角套筒,标准扭力约2440Nm。

4. 套筒模具设计要点

如果模具斜导柱孔变大了,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1. 更换导柱:如果孔变大是由于导柱本身磨损或损坏导致的,可以考虑更换新的导柱。选择合适尺寸和质量的导柱,确保其与模具配合良好。

2. 补救材料:如果孔的尺寸变大不太严重,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补救材料来填充孔。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金属补焊或填塞材料,如填充钢、涂抹式的金属填料等。这些材料会填充孔,并在硬化后提供必要的支撑和紧固性。

3. 使用套筒或衬套:如果模具的斜导柱孔变大较严重,可以考虑使用套筒或衬套来修复。选用与柱子外径配套的套筒或衬套,放置在孔内,以实现再次与导柱的配合。这需要精确测量孔的尺寸以确定所需的套筒或衬套参数。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修复斜导柱孔,建议在实施之前与专业的模具维修人员或供应商进行咨询和确认,以确保选择和执行的修复方法是适合的,并且可以保证模具的运行性能和寿命。

5. 套筒模具设计图

模具的维护要领:

1、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2、凸凹模的维护:

(1)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

(2)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馀量。

(3)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

(4)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3、脱料板的维护:

(1)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

(2)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

(3)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4、导向部位检查:

(1)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

(2)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6. 套筒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的维护要领: 

1、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2、凸凹模的维护:

(1)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

(2)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馀量。

(3)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

(4)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3、脱料板的维护:

(1)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

(2)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

(3)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4、导向部位检查:

(1)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

(2)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7. 套筒零件工艺设计

套筒是指套筒扳手的简称,是上紧或卸松螺丝的一种专用工具。套筒有数个内六棱型的套筒和一或几个个上套筒的手柄构成,套筒的内六棱根据螺栓的型号依次排列,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套筒是一种给水管连接配件,可用于钢管与铸铁管的连接等。 钢筋连接套筒,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一种专用产品,分为冷挤压套筒、锥螺纹套筒和直螺纹套筒。

8. 套筒模具设计图纸

1.2367是德标热作模具钢,不是不锈钢,与国内牌号无对应。 1.2367的化学成分:(%) C 0.35~0.40 Si 0.30~0.50 Mn 0.30~0.60 P≤0.035 S≤0.010 Cr 4.70~5.20 Mo 2.70~3.30 V 0.40~0.70 1.2367的特性 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和好的高温韧性,高的耐热疲劳性和耐磨性,适合于高要求应用,可进行氮化处理,良好的抛光性,尺寸变形小,与传统炼钢相比具有更好的等向性,各方向极好的韧性和塑性。 1.2367的应用 轻合金压力铸造模具;压铸模(模仁,嵌件,上模,喷嘴, 氮化顶针,套筒);钢材锻造成形中的模仁和嵌件;挤压模具;挤压模具(模匕,支承板,衬套,挤压垫);重合金模具支承及内导套;热压模具(铝,镁,铜合金);重轻合金压力成形模具;塑料模具(注塑模具);部件,如重型冷剪切,落料热剪,紧缩环,耐磨件。

9. 套筒类零件的工艺分析

摩托车主要包括车架总成、尾架、转向机构、前叉总成、后悬架总成、前后车轮总成等部件。

一、车架总成

车架总成起骨架作用,使发动机、操纵部分、传动部分等互相连接成完整的摩托车,并承受全部零部件的质量和行驶时的各种外力。它主要包括车架、转向杆、前挡泥板、支撑架、搁脚杆、坐垫、后挡泥板。

1、车架。它的作用是起骨架作用。

2、 前、后挡泥板。它的作用是当车辆行驶时,防止泥、水飞溅在乘员身上和其他零部件表面,保持驾驶员、车身的清洁。

3、 支撑架。摩托车停车时用以支撑车辆站立。

4、搁脚杆。起搁脚作用,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二、尾架

用于固定后转向灯、后尾灯和车辆牌照,并供乘员扶手用。

三、转向机构

用于控制前轮左右偏转,改变行驶方向。

四、前叉总成

用于引导摩托车行进方向,将前轮和车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并将车辆的部分载荷传给前轮,缓减、吸收因路面凹凸不平传递给前轮的冲击和震动。它主要包括上、下联板,前减震器组合、套筒组合等部件。

1、上、下联板。用于安装前叉的转向柱、固定转向把,以便转动转向把就能使前叉一起摆动。

2、 前减震器。将前轮和车架弹性地连在一起,用以吸收并缓和由于路面不平而引起的冲击或震动,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

五、后悬架总成

当车轮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而发生颠簸时,能使后轮连同后悬架支架和后传动一起向上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减轻震动。后悬架总成包括上、下链壳组合、后摇架焊接组合、后减震器组合等部件。

1、上、下链壳组合。它的作用是防止泥沙进入链轮、链条,延长其使用寿命。

2、后摇架焊接组合。它的作用是连接车架与减震器,固定上、下链壳,使后轮与后悬架一起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3、后减震器组合。将后轮与车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起缓冲作用,用以缓减、吸收因路面凹凸不平传递给后轮的冲击和震动,增加舒适性和安全性。

六、前、后车轮总成

前后车轮总成包括前车轮总成(前轮)和后车轮总成(后轮)两部分。前轮是导向轮,与操纵转向部分配合确定行驶方向;后轮是驱动轮,它接受发动机传递来的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10. 套筒模具设计方案

挤压力是决定凹模强度和选择挤压机公称压力的主要因素。挤压力的大小与凸模的加压面积、坯料在挤压温度时的机械性能、变形程度、模具形状、润滑效果等因素有关。

在冷挤压硬铝、铜等材料时,单位面积挤压力一般在1000牛/厘米2以下;冷挤压碳钢和合金钢时一般都在 1000牛/厘米2 以上,高的可达2500~3000牛/厘米2 。因为单位面积挤压力很大,承受胀应力的凹模大多采用2、3层预应力结构,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并使磨损仅出现于最里面的一层,有利于模具的修理(只更换凹模的内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